少有的三角肌“中束”复合训练动作——杠铃提拉,如何能安全、有效的利用杠铃提拉发展三角肌中束——本期MAX讨论话题。
本期内容:
如何更好的完成“杠铃提拉”训练,避免潜在的肩峰撞击可能
一 前言
杠铃提拉(Barbell upright row)可以说是极少的发展三角肌中束,多关节参与的复合训练。
区别于其他的一些三角肌中束训练(如哑铃侧平举),杠铃提拉最大的优点表现在——大重量刺激中束上,但多关节、大重量的特点同样也让它有了“肩峰撞击”的可能性。
但如果运用得当,它必将成为你三角肌中束训练的又一王牌动作。
今天Max给大家分享——杠铃提拉。
二 涉及的肌群
一 三角肌中束(肩外展功能)
通过肩外展功能,杠铃提拉首当其冲作用于你的三角肌中束(肩外展简单来说,就是你手臂向身体两侧打开的功能)。
二 上斜方肌(肩胛骨上提)
通过一定程度的肩胛骨上提,我们又能将“负荷”作用于你上部的斜方肌。
(但刺激斜方肌,“耸肩”效率更高)
三 肱二头肌(臂屈)
通过臂屈,杠铃提拉还会顺带的用到一小部分的二头肌功能。
(但臂屈程度很小,二头参与程度不高)
总结:所以杠铃提拉被认定是一个经典的三角肌中束训练。
三 如何避免潜在的“肩峰撞击”
提到“杠铃提拉”,就不得不提一个词叫“肩峰撞击”。
肩峰撞击:肩关节外展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结构与喙肩穹之间摩擦、撞击而产生的一种肩部疼痛。
尽管杠铃提拉有潜在的增加肩峰撞击的可能性,但2011年的一篇论文指出:
通过一些“动作改变”,杠铃提拉可以避免肩峰撞击的可能,从而变得安全和有效!
四 动作改变
一 让杠铃靠近身体
将杠铃贴近身体,能让张力更好的保持在三角肌中束上,另外,手臂的起放过程尽量贴近肩胛骨平面,能有效降低肩峰撞击的可能。
杠铃贴近身体
二 肘部带动
这一点很像侧平举训练,靠肘部带动杠铃上提,而非靠手拉。
肘部带动
三 先两侧再向上
杠铃提拉的过程,你要去想象:肘部先向两侧,再向上!(不是简单的直上直下)
(缓解肩峰撞击可能性,同时还能避免斜方肌的过多参与)
先两侧,再向上
四 大臂水平即可停止
论文《The Upright Row: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ng Subacromial Impingement》实验发现:
当杠铃提拉时,大臂与身体的角度>90°时,测试者会产生更多的肩峰撞击可能。
>90°有更多的肩峰撞击可能
合理的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应为:70°-90°
合理的杠铃提拉高度
注意:虽然理论来说,上臂水平与地面,或者手肘与肩膀平行时,就应当终止动作,但考虑到个体差异,并不意味着>90°就一定会有受伤可能。
但从长远的肩关节健康考虑,此结论更适用于大部分人!(这句话很帅)
五 更宽的握距
2013年的一篇论文(题目如下),它指出:
杠铃提拉训练,相比于肩宽或者小于肩宽的握距,稍宽的握距有更多的三角肌中束激活。
(Max插一句:这个文章非常“变态”,它研究了50%,100%,200%握距,在杠铃提拉训练中,三角肌前束,中束,后束,上斜方,中斜方和二头的肌电流差异)
如果大家有兴趣,Max可以把这篇文献做给大家(我真好~)
但大家注意,结论是较宽的握距更有利于中束的激活,但健身,任何时候都要考虑个体差异,宽一点,去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那个点,不要教条哦!
五 常见错误
一 肘部抬得太高
错误一 肘部位置过高
二 杠铃位置偏前
错误二 杠铃位置偏前
三 过度利用惯性
错误三 利用惯性
六 其他变式
一 站姿绳索提拉
站姿绳索提拉
二 仰卧绳索提拉
仰卧绳索提拉
三 单侧哑铃提拉
单侧哑铃提拉
四 弹力带提拉
弹力带提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