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网友提及,“某男篮队员的卧推数据仅为60KG,还需要辅助。如果是以这种力量,根本不可能在NBA的内线立足。”奥尼尔卧推能达到210KG,詹姆斯卧推190KG,麦迪120KG,即使矮小的艾弗森卧推也可以做到130KG。
这些数据也许不一定精确,但是无法否认,欧美的体能训练方法和理念都超越了我们一大截。

很多人提及肌肉力量只会想到健硕的健美运动员,也许并不能理解肌肉力量和用于体育竞赛成绩的运动表现有何关联。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谈论一下这个话题。
很多专业运动员都将抗阻训练(力量训练),作为日常体能训练的一部分。
虽然仍有些专业运动员对肌肉力量促进运动表现怀有疑问,但目前的大量证据显示力量训练例如奥林匹克举重是提升运动成绩较为有效的手段。所有需要快速力量输出的运动,如足球、棒球、篮球、田径类,都有明确的数据证明通过举重训练获益。
为什么力量训练对提升运动表现有效?
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① 爆发力提升(力量-速度)
② 运动模式的力学相似性(运动学和动力学)
- 爆发力提升
爆发力对于绝大多数运动来说必不可少,能够找到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水平的手段就至关重要。以下7个独立因素被证明可以提升运动员爆发力水平。
① 最大力量
② 高负荷速度力量,或力量-速度(负荷大于30%1RM)
③ 低负荷速度力量,或速度-力量(负荷小于30%1RM)
④ 发力速度
⑤ 相对力量
⑥ 爆发力耐力
⑦ 专项技术表现

力量训练被证明可以提升弹跳、冲刺和平衡的运动表现。更具体来说,悬垂高翻训练可以提升冲刺和垂直起跳。简单来说,举重表现越好的运动员跳的越高。
力量训练还可以提升发力速度、弹跳、冲刺、骑行、或高尔夫挥杆表现。
- 运动模式的力学相似性
除了以上训练益处,动作模式与专项运动的力学相似性也不容忽视。图中的“运动员体姿”和“三倍伸展”都会在奥举动作中用到,所以可以使用奥举训练提升运动员从这两种位置的快速启动的能力。
- 运动员体姿
杠铃高翻和抓举动作中二次提拉的位置与运动员体姿非常相似。数据证明,举重中二次提拉的动作模式与跳跃十分相似。
相比于运动员体姿,大多数人都关注到举重与运动中“三倍伸展”动作模式的相似性。
- 踝膝髋三倍伸展
运动中十分常见的三倍伸展动作模式,无论是双腿或分腿,都与高翻、抓举的二次提拉、挺举中的上挺过程动作模式非常相似。

三倍伸展
由于三倍伸展是人体可以产生最大的力量和爆发力输出的动作模式,所以二次提拉和上挺经常被作为提升力量-速度的训练手段。
从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杠铃的速度在二次提拉最末端达到最快,意味着动作全程没有减速过程,全程加速的动作模式与增强式训练更为相似,如跳跃或冲刺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