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角肌后束这类极小的肌群而言,过度利用惯性必然会影响目标肌群发力,而我们通过这种双脚点地,并将身体躯干紧贴在卧推凳上,这种点面结合的姿势可以最大程度的规避惯性的使用,这也就解决了我们平时站姿或坐姿的俯身哑铃飞鸟,经常无意识的使用惯性的问题,且三角肌后束的感受也非常强烈,那这期内容,会给大家介绍3种不同的俯身飞鸟姿势,各有优缺点,希望大家都要去尝试!

动作一 轻重量,注重顶峰收缩
首先,调整卧推凳的角度,45度左右,选择一个较小重量的哑铃,用的是单边2.5kg,当你趴在卧推凳上,双脚点地,姿势稳定以后,尝试着向前送肩,这点非常重要,实际上就是肩胛骨的前探,在这种姿势下,你只需要去想象动作开始之前,把下垂的手臂,尽量的插到地面里去,然后去做俯身的哑铃飞鸟。

前送肩部,能更好孤立后束
注意,在动作过程,尽量保证手臂伸直,且动作只完成三分之二程,一定不要让手臂后展到身体后背平面或者超过它,因为重量很小,所以在顶峰收缩时略作停顿,这就是小重量,注重顶峰收缩的姿势。

小重量,注重顶峰收缩停顿
两个常见的错误
错误一 手臂不在后束平面内
在这个错误姿势中,他们会把肘部后展到中下背部的位置,这样力线分散,会导致三角肌后束无法被很好的孤立,背部肌群过多的参与发力,削弱了后束的发力感。

错误一 手臂不在三角肌后束平面
正确做法

肩外展时,肘部在后束平面
错误二 惯性+动作行程过大
利用惯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利用身体反弹,它会影响肌肉发力,动作行程过大,会更多调动中下斜方肌,不利于三角肌后束有效收缩。

错误二 惯性+动作行程过大
正确做法

不过分后展,只做三分之二程
动作二 大重量,注重离心收缩
如果你说我这个人就不喜欢小重量,你也可以尝试采用较大的重量,用了单边10kg,但在这种做法中,训练方式略有区别,同样先是送肩,这点毋庸置疑,然后手臂伸直的情况下去做肩外展。

大重量,顶峰不做停留,离心回放控制
但注意,动作只做三分之一程,且在顶端不需要做停留,但你要在离心的回放过程,尽量的去控制回放速度,有控制,保证肌肉时刻存在张力的回放,你会发现,你的三角肌后束在离心过程像一根承重的皮筋,很快就会有不错的灼热感。
动作三,俯身哑铃提拉
当我们以同样的姿势,只是改变一下持握哑铃的方式,由拳心相对变成拳眼相对,然后去完成哑铃的提拉动作,同样可以非常好的刺激到我们的三角肌后束。

俯身哑铃提拉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 在提拉的过程,你要保证哑铃和小臂在肩膀后束所在的平面内,避免力线分散,发力点不够集中。第二 想象着向两侧提拉肘部,而不是向正上方提拉,这样可能会能减少斜方肌的参与程度。
本篇总结
第一种做法,小重量,三分之二程,注重顶峰收缩的肌肉紧张感,略作停顿。
第二种做法,大重量,三分之一程,注重离心过程,顶峰无需停留,着重控制回放过程。
第三种做法,俯身哑铃提拉,拳眼相对持握哑铃,肘在后束平面内,向两侧提拉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