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什么运动,练到最高境界都是练气,以及对气的运用。
这是我很多年来总结的经验,不是肌肉不重要,肌肉是基础,但不是最重要的。
练习武术这些年,虽然纯粹是业余爱好,比专业的和全心投入的人来说,差的太远了。
可仍然是有些心得的,练过两三年之后,过了最开始入门的阶段,除了每次的基本功,剩下的都是呼吸和动作相关的练习。
比如形意拳的起落桩,老师教完动作基础动作后,一直强调的就是呼吸,也就是气。
他说的是,一起一落间,呼吸转换要自然,落的时候吸气,起的时候吐气。
而且,还有一次学习中,老师特意说了下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最好是6秒钟。
为什么呢,说是跟潮涨潮汐的时间是一样的。
跟着书和视频,这些东西是体会不到的,也学不到的。
后来又跟着不同的人学习卧虎功,和传统武术中的一项力量训练功法。很多门派都有卧虎功和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
不过我只学了一种。
动作的外型,是看几次,再加上细节的讲解,当天就学会了,几年的练习打了好基础。
可是呼吸和气的使用,是怎么也看不会的。
必须是有专人专门的,手把手的专门指点之后才能明白的。
什么时候慢,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吸满,什么时候吐净,呼吸之间怎么转换,是用鼻子,还是用嘴等等的细节。
没有人教的话,想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不注意气的练习,练多长时间,也只是练肌肉而已。
这个不像长跑的呼吸,是有明显的节奏的,找到了合适的节奏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是适应以及日复一日的练。
曾经和一个在中戏教形体的芭蕾舞教授,聊过这个话题。
我问他,练习芭蕾舞最重要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说:是气。
他认为,动作,形体这些是入门必备的,但是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能够把气练好才可以,也只有把气练好,才能将芭蕾舞练到更高的水平。
芭蕾舞起源于西方,传统武术起源于东方,可见,在气的理解和运用上,是不分地域的。无论什么运动,练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剩下的,都是对气的运用。这也成为决定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
比如爬楼梯,跑步,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最开始的身体反应,不是肌肉酸痛,而是气先不够用了,需要大口且急促的呼吸才可以。
对于普通人而言,不需要练成运动员那样发达的肌肉,那样对身体也不是什么好事。对身体来说,练习气显得更加重要。
未必能让外形显得有棱角,但是可以让内在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