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身知识 >

做好标准握距的杠铃卧推,再配合另外两种方法,训练效果会更好

674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6-17 10:32:40    


在胸肌训练日,杠铃卧推为首个训练动作,多数人都在用心训练。看似简单的下放、推起杠铃的动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动作细节。

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握杆距离有差异,那么到底该如何选择握距呢?

今天就来详细谈一谈:“杠铃卧推握距”,一起来看看吧。

1. 杠铃卧推针对肌肉

杠铃卧推

杠铃卧推通过仰卧形式,双手握杠→起杠并下放杠铃→向上推起杠铃,1次动作就完成了。

在一开始准备阶段,需要收紧背部,以此保持身体的稳定。起杠后,又需要两侧手臂力量维持杠铃在高位。下放到低位,胸肌被拉伸,手臂和肩部同时得以受力,推起杠铃之后胸肌得到收缩。

杠铃卧推针对肌肉群

整个动作,可以刺激到胸肌、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同时还能锻炼到前臂力量。

2. 正常杠铃握距参照点

①看杠铃滚花

双手握距略比肩宽,同时不超过红色圈内杠铃滚花

双手握距略比肩宽,以杠铃滚花调整左右握距,根据自身的肩宽,找到适合自己的握距。

如果肩部较宽,小拇指可以贴住滚花,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②肘部内收夹角

肘部内收后的夹角为45度

将肘部内收一些,此时从上方看:上臂和身体躯干呈现45度夹角。

肘部向内回收,可以减少肩部压力,使得杠铃的运动距离变长,可以同时刺激胸肌、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

③前臂要竖直向下

错误动作:前臂没有竖直向下,出现前移和后移现象

在握杠之后,前臂要呈现竖直向下状态。

如果前移过多,杠铃落点变为了上胸位置,甚至会滑落在脖子位置,会有危险。

如果后移过多,杠铃落点变为了腹部位置,在从低位推起杠铃时会比较困难。

3. 其它握距分类

①较宽握距

较宽握距:注意双手已经超过滚花,而且基本要靠近挂钩

超过杠铃滚花位置,甚至快要贴住杠铃挂钩,这就属于较宽握距。

采用这种握距,下放杠铃时前臂将呈现外扩姿势,手臂的夹角加大。

这样做可以减少杠铃的运动距离,增加胸肌的拉伸感,因此它对胸肌刺激最大。

但同时会增加肩部的压力,尤其在大重量卧推时,很可能会造成肩部损伤。

②较窄握距

较窄握距:注意双手位置

双手握距小于肩宽,在胸部上方位置,集中于杠铃光滑部位。

采用这种握距,下放杠铃时前臂将呈现内收姿势,手臂的夹角减少。

这样做可以增加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同时还能刺激胸肌内侧,距离越小肱三头肌孤立刺激感越强。

但是随着握距的缩短,相对应杠铃重量就会减少,对胸肌的刺激也会减弱。

4. 个人建议

三种握距都可以去训练,但是使用重量要依次递减,同时这三种握距可以一同训练。

参考计划:

正常握距:5组*6次

较宽握距:4组*8次

较窄握距:3组*10次

不但重量需要减轻,同时还要降低组数,按照递减的训练方法,这样胸肌、肱三头肌、肩部前束都能得到最大化刺激。

总结:

杠铃卧推主要通过仰卧形式,双手握杠,起杠并下放杠铃,最后向上推起杠铃。这样可以锻炼到胸肌、肱三头肌、肩部前束,同时还能强化前臂力量。

正常的杠铃握距有三个参照点,分别为:双手握距略比肩宽,不超过杠铃滚花。肘部需要内收一些,最终实现上臂和身体呈现45度夹角。在握杆之后,还要保证前臂竖直向下,不能出现杠铃前移或后移过多。

除了正常握距外,还有较宽握距和较窄握距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归纳得出三种不同握距:

正常握距:略比肩宽,运动距离最长,在锻炼胸肌同时,还能强化肱三头肌和肩部前束。

较宽握距:超过滚花位置,运动距离最短,可以最大化刺激胸肌。

较窄握距:小于肩宽,对肱三头肌刺激最大,使用重量最低。

将这三种握距放在胸肌训练日一同训练,采用重量、组数递减的方法来操作,训练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章

快走慢跑就能锻炼身体?这可能是最大的误区!

2025-05-04 00:49:46

锻炼身体是慢跑的还是快走好

2025-05-04 00:24:18

跑步努力白费?这5个“坑爹”习惯让你原地踏步!

2025-05-03 01:35:21

减肥,为什么推荐你选择开合跳,而不是慢跑?

2025-05-03 00:14:32

竞走和跑步哪个减肥效果好

2025-05-02 01:35:05

减肥大PK 跑步和游泳哪个更减肥

2025-05-02 00: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