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晨跑
清晨起来跑步,可以增强耐力,使腿部肌肉发达,对于拳师在擂台上进攻退守,均极裨益。拳师能否在对手不断进攻面前不被打倒,与站桩极有关。泰拳师公认跑步为站桩功力的基础,必须严格遵行。
跑步完了之后,日间需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一般直至午后,下午四时左右才开始继续训练,午后训练程序,各著名武馆各有不同。一部分武馆的拳师以跳绳开始,有的拳师则以技术动作空击开始,然后打沙包,进而对打,最常见的是以空击开始。

2.空击
空击,有些泰拳师称之为“击影”。是拳师运动中的热身运动,使全身的神经和肌肉进入兴奋状态,以适应后面的剧烈训练。空击训练主要是协调身手的配合,进退的平衡,特别注重于实战时出招打空以后迅速收式回防的习惯性培养。另一个目的是“意”的训练,即假想敌手的训练,想象怎样对敌手进行攻击和防守反击。所以,泰拳谓空击为击影,是深有函意的。
空击练拳时,注重于双拳动作的连贯;运足(步法)和发劲的正确,并且尽可能多用各种步法,如跃进、急退、或围绕而进,拳与步须配合。
空击练肘时,假想敌手的存在,双方已进内围(贴身)战。观察对手的动态,或运足相应,或适时挥肘出击,招数可长可短,或改变攻击角度,又可借势抵敌,自由发挥。
如果是练腿击,不在于练猛功,而在于怎样保持身体的平衡,使腿招收发灵活,防守时严密坚固,不致于受到对手的突然袭击。
练膝击时,注重膝招流畅活泼,如上步冲膝,须保持膝步一致。练贴身缠战的膝招,则想象双臂箍住对手,下拽迎合膝招的上冲之势。
还有蹲身空击法。练空击时身体下蹲,双脚前后溜动,与跳绳相似。按1-2-3的口令,双拳以相同节奏发出。长练此法,可增强下盘的耐力。
著名的泰拳高手乃佛练空击时,与一般的平庸拳师慢条斯理、不用劲的空击法根本不同。他不但手足敏捷,且每招每式,均吐气发声助势,意劲俱在,与实战时无区别。乃佛擅长用前脚蹬踹,脚起连环,其灵活程度如手一样,令人叹为观止。80年代拳王狄西莲,练空击时,重点则在其成名绝技,连环冲膝。可见泰拳师练拳,因人而异,自由发挥。一点也不循规蹈矩地来约束自己。

3.打沙袋
打沙袋是泰拳基本练习方法之一,可以加强拳头的威力和硬度,使肘、腿、膝招更具威胁。练沙袋的要点;是不可蛮干,应环绕沙袋,作有规律的移动,一面练习步法,一面选择不同位置、角度、距离发动攻击。
拳招必须有目的和意图,一般是组合拳,如先左后右,再接以左拳,依1-2-3的节奏,发右拳也是一样,必须灵活准确,拳招熟练之后,劲力自然会增强。练肘招时宜先用前臂打击,配合上步时间,距离须把握准确才有功效。
膝招练习也要靠近沙袋,两手抓住沙袋的上端,用力拉拽,弯身拧腰,提膝全力撞击。熟练后可左右跳跃,同时用双膝连环冲撞沙袋。以频度高、力度猛为好。这样练还可以增强体力。
踢沙袋时要注意接触位置要准确,挥腿时间不对的话,可以使足踝受伤。必须注意只能用脚背和脚杆(小腿杆)抽击沙袋。用脚尖踢人,不但威力不足,还容易把脚踢伤。发腿时中心足注意要惦立,以脚前掌着地而后跟抬起,才能使全身的重量与劲力集中在动腿上,击打目标时自然就有了威力。腿招收发前后,要保持戒备姿势,使之成为习惯动作,以防实战时对手狙击回袭。4.对打对打练习,是泰拳师赛前积极训练的主要项目,在曼谷已获排期出赛拳师,每周对打不下三次,通常是隔日练,星期日休息。初学者为提高练习效果应了解沙袋结构。沙袋是用双层皮革或相似皮革材料,内芯充填粗沙,两层皮革间充填软鬃或海绵类而制成的,呈圆桶形。沙袋的大小可以根据练习者自己的体重、练习目的等具体情况恰当选择,将沙袋悬于空中进行击打练习,沙袋放置的高度可根据练习者身高自行调节,一般是悬吊在以击打沙袋中间部位的高度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