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训练和抗阻力训练很容易区分,因为二者的分类方法不同,但要细分力量训练和抗阻力训练的区别,就有点抠字眼。
首先说下无氧训练(Anaerobic Training),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这种运动分类是按照运动的能量代谢形式分类的。
大家都知道,人体有三大供能系统:磷酸原供能(ATP-CP)、糖酵解供能和有氧供能。其中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被称作“无氧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的供能特点是“ATP生成速率快,但生产能力低下”,所以无氧运动的特点一般是“短时、爆发式的”。
典型的无氧运动:
短跑、奥林匹克举重、力量举、健美训练(的一部分)、标枪、铁饼、链球
下图为各个供能系统的ATP生产速率和生产能力,图片取自《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这张表格把“糖酵解供能”细分成了“快速糖酵解”和“慢速糖酵解”,有氧供能细分成了“碳水的有氧氧化”和“脂肪、蛋白质的有氧氧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磷酸原和糖酵解的ATP生产速率高于有氧,但生产能力低于有氧。
这里要明确一点!不论人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机体不可能单独动用一个供能系统提供全部的所需能量,所有供能系统是同时在工作的,运动过程中,无氧和有氧供能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其次取决于“运动持续时间”。
所以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并没有很严格的界限,很多运动你也无法简单的用一个无氧和有氧对它进行分类,因为大部分都是混合供能的。你只能根据这种运动的各阶段强度来大致划分一下,比如足球的拼抢防守、快速带球过防是侧重无氧的,但整体来看它是一个有氧类项目。(从小到大不爱球类项目,我只根据经验说一下,有错求纠正)
再来说下抗阻力训练(Resistance Training),广义上讲,以任何形式对抗阻力的运动都可以称之为抗阻力训练,我搞笑点说,你背个书包去上学也叫抗阻力训练。你和人打架也叫抗阻力训练(身体对抗阻力)。还有一些比较偏门的抗阻训练,比如震动抗阻,电刺激等等。
而力量训练(Strength Training),也叫肌力训练,它重点突出的是肌力素质的发展。一般来说特指的是器械、自由重量、弹力训练这些。大部分学术机构和出版的书籍为了严谨一般都叫“抗阻力训练”,如果你不是做学术研究,你把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训练看成是一个东西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