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样练?”
如果你的教练一脸懵逼,或者答非所问。
那么他的真实水平值得怀疑。
在健身爱好者的塑形/增肌训练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训练方法,其实后面隐藏着运动生理学的深层知识。掌握这些知识,对提高你的训练水平有很大帮助。
反之,如果人云亦云,很可能陷入训练误区,轻则无效,重则受伤。
今天聊的训练方法是“模块训练法”
有一定水平的健身爱好者,都知道模块训练法。
就是把全身肌肉划分为几个模块,轮流训练,增肌效果最好。
例如,周一练胸、周二练背、周三练腿,周四休息,完成一个全身循环周期。
虽然大家都知道,但如果要问:为什么这样训练好?
估计没几个人能答对。
1、首先是肌肉恢复的需要
在一次完美的训练之后,肌肉一般会酸痛三天,这种肌肉酸痛称为训练延迟性酸痛。
以前在运动生理学界,一般认为这种酸痛是乳酸堆积的影响。
但最近专家们已达成共识:这种酸痛,和乳酸堆积无关。
主要是受肌纤维轻微受损产生的疼痛感,通过观测肌纤维的微结构,确实能观测到肌肉的微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需要约三天的时间才能完全复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七十二小时原则:每一块肌肉在充分训练后,需要休息72小时。
如果这块肌肉没休息足够长时间,你就强迫它再次训练,训练效果差不说,它的重构生长过程也被打乱,最后会转化为“强而不壮”的状态。
力量可能受影响不大,但肌肉围度差一大截。
2、人体供能的需要
不少朋友喜欢用施瓦辛格的“胸背同练”来质疑模块训练法。
或者是感觉这两种训练方法矛盾。
但是,施瓦辛格是天赋极高的选手,你直接套用天才的训练方法,有可能是削足适履,不一定适用。
再者,胸背同练确实是非常优秀的训练方法,胸、背部交互训练时,很多肌肉群(手臂)互为拮抗组合。我们之前分析过,肌肉的离心收缩效率要明显高于向心收缩。
所以胸背同练的效果很可能要高于胸、背单练。
不过,你体内的供能系统跟得上吗?
普通的胸、背单练时,我们体内的无氧供能系统也只能支撑半小时。半小时之后要依赖于体内有氧供能系统。
有氧供能占主导后,就意味着运动强度降低,增肌效果就差。
换成胸、背同练后,无氧供能系统能支撑的时间更短,估计20分钟左右。
表面上练得很HIGH,其实胸、背都已经没感觉,纯粹是在耗时间。
所以,普通健身爱好者,一次训练主训一个肌群,可能是更聪明的选择。
或者,如果你的体能特别优秀:胸背同练、肩腹同练,腿部单练,也是可选的模块训练组合。
3、原材料补给的需要
如果有人要抬杠:
“我就是体能充沛,我就要一次把全身肌肉练完,再休息三天,难道不行吗?”
肌肉的增长,还受到蛋白质补给的约束。
如果一次训练把全身肌肉练完,假设全练到位。那么蛋白质等能量补给需求也会压缩在一天。
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相应的循环系统,无法支撑。
这和你的天赋、毅力无关。
实际上,就按常规的模块训练法,把蛋白质的补充需求均匀分布到每一天,很多人的肚子就已经撑得受不了。
一次性补充全身的肌肉需求,就算是把蛋白粉当饭吃,也扛不住。